面对复杂多变的行业形势,7月15日下午,皮革毛皮产业“十五五”发展规划调研座谈会在海宁会展中心顺利召开。此次座谈会吸引了国际毛皮协会、海宁市皮革行业协会、桐乡市崇福皮草协会等行业协会代表,以及哥本哈根皮草、芬兰世家皮草等国际知名皮草拍卖行代表齐聚一堂,围绕”十五五”期间产业绿色化转型、高端化发展、智能化升级等六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,共同谋划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。

品牌建设与消费趋势双轮驱动
激发产业新势能
品牌建设作为推动皮革毛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,已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。会上,企业代表结合自身实践指出,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格局下,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区域品牌集群、构建完善的企业自主品牌培育机制,是突破同质化竞争、提升产业附加值的战略路径。近年来,海宁皮革城在深耕品牌建设方面,坚持品牌国际化,深化“区域品牌+企业品牌”,引导企业发展自主品牌,鼓励龙头企业与国际品牌增强合作;同时叠加四季时装助力品牌提升,充分利用海宁皮革城的金字招牌,持续推进品牌培育,壮大品牌队伍。



与此同时,消费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,消费者对品质化、个性化、可持续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。行业需紧跟消费趋势变化,深入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格局的影响,把握内外贸转型机遇。只有以品牌力提升产品竞争力,以消费洞察激活市场潜能,构建”品牌+市场”的双轮驱动体系才能实现产业可持续增长。



培育新质生产力
引领可持续时尚新浪潮
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皮革毛皮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能。会上分享了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的实践成果,通过融合互联网、引入AI技术、自动化裁切等数字化,实现生产效率提升。同时,企业正加速推进可降解涂层等新材料的研发应用,推动行业技术突破。在营销领域,虚拟试衣、直播电商等数字营销创新正重塑消费者体验。三个维度相互赋能,智能工厂为新材料提供产业化载体,新材料为数字营销创造产品差异化卖点,数字营销则反向驱动生产端的精准研发和快速响应,共同形成”技术创新-产业升级-市场拓展”的良性循环。



可持续时尚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。Z世代消费者对环保、个性化和功能性的需求日益凸显,为响应这一趋势,行业正从三个方向发力:一是构建涵盖清洁生产、低碳物流的绿色制造体系;二是探索皮衣皮草再造等循环经济模式;三是通过跨界设计、故事化营销等方式,将可持续理念转化为产品吸引力。正如品牌负责人所言:”未来的竞争,不仅是技术的竞争,更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竞争。



共谋产业集群升级新路径
强化政策赋能产业发展
当前,皮革毛皮产业正面临全球化竞争与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,产业集群的现代化升级至关重要。海宁作为中国皮革毛皮产业的核心基地,本次会议选择在海宁召开,既是对海宁产业地位的认可,更是期望通过标杆引领带动全国产业升级。



会上,大家围绕产业政策支持展开热议,呼吁加大对技术改造、人才引进、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。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需要从智能制造、绿色生产、品牌建设等多维度发力,同时通过建立国际认证体系、参与标准制定等策略增强全球竞争力。大家一致认为:“产业升级需要政企携手,既要有企业的创新突围,也要有政策的精准护航。这种政企协同、多方共建的发展模式,正在为皮革毛皮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”


本次座谈会将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导,通过此次会议能够凝聚行业共识,找到破解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,为中国皮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*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、副会长、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李玉中总结讲话



